第二届“运小苗 向未来”轨道交通科普实践营圆满举行——童心探轨交,薪火向未来

来源: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发布日期:2025-11-10 浏览次数:

2025年11月2日上午,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“小乘客”——第二届“运小苗,向未来”轨道交通科普实践营活动在此温馨开幕。本次活动由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工会、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团委主办,交通运输科技协会、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、交通运输与物流四川省科普基地、综合运输智能化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承办,面向教职工及校友院友家庭,为4至15岁的“运小苗”打造了一场融合历史、科技与趣味的轨道交通探索之旅。

开幕式在秋光洋溢的校园中举行,由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工会负责人陶思宇专项主管担任主持人。学院党委张光远书记、刘继宗副书记、郭孜政副院长,校团委青年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振宇老师、学院团委书记张素风老师等出席了开幕式。

首先,由张光远书记致欢迎词,他向所有参与活动的家庭表示热烈欢迎,并寄语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交通魅力、在探索中树立远大理想。

随后主持人陶思宇老师表示,“运小苗”活动不仅是科普实践,更是一次“播种未来的种子”,旨在让孩子们走进父母奋斗的地方,感受交通事业的魅力与温度,将“竢实扬华、自强不息”的交大精神代代相传。

然后,“运小苗”在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合影留念,记录下这一充满意义的时刻。

随后,“运小苗”分为红蓝两队,有序开启“科普列车”第一站——参观竢实扬华浮雕墙。在陶思宇老师生动的讲述中,孩子们了解了学校从建校至今的奋斗历程,感悟“竢实扬华”精神背后的家国情怀与铁路情结。

在交通运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、交通运输与物流四川省科普基地、综合运输智能化四川省重点实验室,运小苗的探索之旅从机车模型、动车组部件和道岔转辙机的观察开始。孩子们围绕火车为什么没有方向盘?列车是怎么换轨的?等问题踊跃提问,在互动中激发了对轨道交通的浓厚兴趣。随后,大家走进铁路编组站综合作业仿真实验室,通过精细沙盘和实物演示,直观了解了列车从到达、解体、编组到出发的全过程,对铁路运输背后的组织系统有了更深的认识。最后,在综合客运枢纽实验室中,运小苗沉浸于成都东站立体模型的运行奥秘之中。这座现代化枢纽中不同交通工具的高效衔接与客流组织,生动展现了综合交通的智慧与魅力。

上午11时10分,交通运输与物流四川省科普基地、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实验中心史磊老师以《小货的奇妙旅程——铁路编组站知识科普》为题,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。通过中欧班列货运棚车“小货”的视角,孩子们在故事中理解了编组站的运作原理,现场互动热烈,掌声不断。

讲座结束后,“急速拼装”“‘蓉’耀解码”“城市导航师”“铁路安全密码”等互动游戏同步开展。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轨道交通知识,每完成一项任务即可在研学证书上盖章,集齐六枚印章后更可兑换印有“竢实扬华”字样的定制Polo衫,将交大精神“穿在身上、带回家里”。

活动现场还准备了交大主题小背包、笔袋、公交卡套、冰箱贴、书签等精美礼品,以及专属研学证书,为“运小苗”们留下难忘的成长记忆。

一位家长感慨道:“孩子今天特别兴奋,一直讲‘小货’的故事。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,更有深意,真正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交通强国的种子。”

运小苗系列活动作为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服务师生、回馈院友的品牌项目,已连续举办两届,逐渐成为连接学院文化与家庭教育的桥梁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深化科普教育内涵,拓展实践育人路径,为培养新时代交通人才、推动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童心力量